从23年的11月份左右,我开始尝试在主业外寻找其他能获取收益的方式(以下统称为副业),到目前为止有一年了,所以这篇文章简单总结一些小感悟。
之所以是感悟,是因为没有通过副业获取到利润,虽然也没有赔。所以喜欢直接看数字来刺激自 己的可以划走了
刚开始是接触副业时,我其实知之甚少,当时脑子里只有模糊的一种想法:就是用写代码的任何方式赚到钱。
这是一个思维惯性,也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我没有全盘否定它,因为我觉得只有写代码算是符合我的所谓的技术杠杆:即通过技术来获取远大于付出成本的收获。
但也不可否认,如果只是做类似外包一样的工作,其实就是劳动力杠杆,甚至没有杠杆,纯纯打工。
纯纯打工那啥时候是个头儿呢,我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以及在外力的环境的压迫下开始在各种社交平台、社区来寻找一些「社群」。
这种社群有一个好处:会拓展眼界。
说白了,就是我以前只知道给公司干活,拿工资,和同事间交流、扯皮、撕逼,对于项目是怎么谈成的,怎么推广的,推广给谁了,费用是怎么定价的,钱又被谁分走了多少,甚至我自己应该怎么多拿一部分钱都几乎没有自己的认知。(只要眼界/认知够低,总会得到拓展)
而加入一个社群,不管他发的「日入xxxx元,我是怎么做到的」的文章/项目真实性如何,其中必有我未曾了解过的领域。所以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尝试每个小项目,去了解一下:从撮合一个项目,到推广、引流,以及抽成等方方面面的经验。
但是,对于一些小的好上手的项目,基本都是只参与引流这一步,然后拿一笔提前讲好的抽成。大概100人的群里,有5个人左右,会在短期获取到看似比较客观的收入(因为后续的收入我无法印证)。这个比例在每个引流相关的项目里都差不多。但讲真的,这和被公司雇佣其实没有区别,大家可能也是现在私活越来越少,被迫尝试各种领域的收入吧。
有好处就一定有坏处,对吧。
坏处就是:前期你不容易察觉到这个社群的调性,而这个调性可能会导致你偏离初心。
意思就是,你从完全不了解,到新加入一个以搞钱为目的的社群,很快就会被各种信息狂轰乱炸,然后一边觉得很有用说的很对,一边又疲于尝试,然后没好结果就用没执行力来PUA自己。
从你的角度是进入了一个副业圈子,努力寻找能搞钱的项目,积极参与,每天多挣一点。在社群圈子的或者圈子里拥有定价权的人来说,任何来的人都是要被淘洗一遍,最后选出的你也许不过是个好用的劳动力。真正有价值的人,会被吸收为人合伙人/投资人。当然,占比最高的还是毫无进展的人。
所以,大量尝试是必须的,但其中的影响可能要等到你尝试后才能发觉。
所有的尝试不过是从旋涡的中心努力的往更外围移动。你在动,别人也在动,旋涡自己也在动。
和大部分打工仔一样
在公司活多的时候,我会嫌弃公司没有给自己提升技术的时间
在公司活少的时候,我会责怪公司没有给自己提升技术的场景
从活多变为活少,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间,狠狠的玩上一阵子游戏
从活少变为活多,我会怀念以前那活少的日子,并告诫自己有时间了一定要好好学点东西
于是在这种反反复复的节奏中又度过了一年...
不过我很高兴,在过去的两年里,这种情况正在逐渐变好,具体表现为:报复性休息和玩乐的次数和时间变少,吸收和产出的东西在变多。
其实很早就知道,做事要有执行力,做事要少想多做等等类似的理论,而且我也非常认同。
但是这个问题就是,放在自己身上是真不好使。
现阶段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平时就是很懒,有人劝我学,有人劝我躺,我本能的选择了舒适的一方。
比如杂事缠身:被领导批了,绩效低了,工作累了,孩子病了,老婆怒了,心情差了,代码出BUG卡住了,出新游戏了,游戏出新DLC了,旧游戏又回归了,股票涨了,股票跌了... 等等
你可能觉得我在扯蛋,但这是真事!这个问题只能靠自己「悟」,别无他法
平时的时间很有限,但不管是从哪里获得的、什么时间点,我现在只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不停的执行自己的计划。
计划只适用于自己,所以我也没法推荐,但我可以讲个大概
我的计划包含输入
和输出
两部分
输入指的是知识的获取,包括:
- 多看别人的源码、架构。精进技术,逐渐连通一切
- 多看有设计感的作品、已经有用户量的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思考对需求本身的认知。
- 多看书、视频。财富、家庭、教育、交流相关的书籍和视频,能看则看
我的出发点永远是精进自己的技能,因为我要靠这个赚钱,虽然并不是只能靠这个,但是肯定没理由放弃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其他知识的获取,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厚度,看的远了,眼前的鸡毛蒜皮就不算什么了。其次,我要首先理解世界,才能告诉下一代我的理解。
输出和输入相关联,指的是要对应做出的改变:
- 做出自己的产品。无关市场、用户量,更多的是技术的实践、落地
- 写作技能和记录产品。产品做的够多,网上这么多人,必然存在类似的需求,要想让别人看到,要靠自己多发声,所以我要不停的写文章和发帖表述自己在做什么。同时多写也能锻炼写作能力,这是一项值钱的基本能力。
- 生活的规划。把自己家里收拾好,才是踏踏实实干技术的最大的底气。甭管是租的还是买的房子,有没有结婚生子。保持家里整洁、美观、个性化,氛围上积极、乐观、松弛,永远都没有错。努力挣钱最后不还是体现在生活上吗? 万一一夜暴富了,咱这气质没跟上怎么办,所以生活平时就注重起来!
总结:抓住尽量多可用时间,去执行自己的计划
当然不可能利用好一切时间,只要能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程度就可以了。
关于精力,我只能说: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关于正反馈,我指的是产出被别人看到,受到鼓舞,从而推动自己进行更多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而不是那种企图获取自己家人的鼓励的正反馈,因为这件事在一个无法提供丝毫情绪价值的典型中式家庭里显得十分愚蠢。我对此无限悲观。
用充足的精力维持输入和输出,同时输出带来的正反馈,再持续强化这一过程。
这算是我近一年的最大感受了。但是请注意,这些放在整个生活里仍然是一小部分。
经过一年的摸索,现在我可以比较确定,我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和技术相关的产出上。
其他的副业,有机会就尝试,没有就算了,还没到刀架脖子上的程度。
产出主要是文章和App。
App可以是网页、客户端、插件、脚本,这些都算,但我会先以串联自己的工作流为目标,先让这个「集市」有个样子,而不是空想一些无法落地的功能,这样也能使我不至于一天啥也没干出来。
文章则主要是学习技术和做App的伴生品,我会记录开发教程、灵感、经验、踩坑等等。可能还会有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主观分享、旅行记录等等。载体的话,一是发在各平台,比如公众号:「早早集市」,二是自建平台,比如博客、工具站、客户端工具。
至于有没有用,我真的没法告诉你,因为这不是一条能够被快速验证的路,只能看自己是否乐在其中。
最后,来回答一下标题,收益有多少?对于金钱来说,是负的🥲。
但对于前进方向和自身的把控上来讲,清晰了很多,已经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