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可攻,退可守

我有一种感觉,到了 30 岁,人生才刚刚开始

30 只是个数字,因人而异,我的 30 岁也可以是你的 25 岁

对我而言,30 岁意味着经历了学业、恋爱、工作、结婚、生子这几件人生大事,同样也意味着以后肯定也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大事

现在看来学业和恋爱作为时间上占比 70% 的基础积累,仅靠义务教育远远不够。更不要说,甚至好多人 22 岁以前主线任务只有学业

要在剩下的8年里,完成情商、沟通、财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这些重要素质的铺垫,还要外加对家庭的感悟,对教育孩子的探索等等,我觉得非常难。

以前总觉得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才叫步入社会。现在看来,从开始上学其实就是步入社会了。

开始和社会沟通,和人打交道之后,这些素质显得重要的多,并且并非天生就拥有这些素质。

这些不像是学业,是有教科书,有练习题的

大部分都是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能接触到这些,要靠平时看的书,认识到的人

ok,接触到了,算是第一步。

生活不是考试,学习期间看的是考试相关的书,练的是考试相关的题,考起试也都是相关的知识,好好学是可以拿高分的

沟通,理财,时间管理这些我怎么去刻意练习呢?

沟通就是挨骂,挨批评

理财就是拿着饭钱不吃饭,省下来偷偷买点玩具,买点零食

时间管理就是晚上挑灯看小说,第二天白天照上课不误

况且,我现在是复盘的时候才认识到这些,当时没人指点,几乎不可能自我顿悟。能自我顿悟的基本都是狠人了。

以前老听大人们说,谁家孩子天生懂事,谁家孩子天生聪明,谁家孩子每个月吃的少花的少,还能剩下不少

现在我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所有的技能都要靠言传身教

怎么理财,怎么沟通,怎么管理情绪这都是要手把手教的

没见过钱,没花过钱的人怎么理财?

只看到父母天天大吼大叫,不开心了就发泄,怎么管理情绪?

有问题不说,问就是我的错,谁会有沟通的欲望?

刻意练习达到的效果被其他人看到后就变成了一句夸奖。

像极了现在的成功学,只宣传结果,不宣传过程。

另外,虽然说对优秀的素质非常向往,但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我是真的不擅长。但前提都是尝试后才知道的。

所以最有意思的点是:时至今日,我可能无法知道我的不擅长是因为没有早点尝试,还是天生如此

更有意思的是,就算重新编排了过去的 30 年,大概率此刻应该还会后悔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此刻能认识到,还不去尝试,就是未来的遗憾

所以 30 岁只是一个开始,是意识到自己有那么多不足后,又重整旗鼓的开端。

最最重要的是,我此刻意识到的不足并想办法学习,思考,总结成自己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从他开始懂事,我就是拥有某些长处的家长了,就可以在某些方面作一个榜样了。

我的过往虽不完美,但对他来说并不可见

18 岁代表了欲望,是源动力

今年是工作第 7 年了

现在每天上班的节奏就是,把工作安排好,然后尽快完成手中的活,腾出的时间来去学习和探索

因为工作时间比较久了,Vue 已经用了 7 年,比较熟了,在项目上基本上属于帮同事们解决疑难问题的状态

普通的业务需求很短时间就开发完了,搞一搞有难度的才能让我兴奋起来

这几年从前端学到了后端,云服务器也买过了不少,也学会了用 docker 去部署,自己搞个项目用一用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越是学习就越感觉不会的还有很多

也在思考要不要再去扩展到更广的技术面上去,因为不在一线城市,技术深度再深这里也用不到你,因为业务翻来覆去就是那些,所以技术不像一线那样卷

当然也不可能是一直和打了鸡血似的,中间肯定有停停顿顿,不然我早起飞了

因为学了不少不同技术方向的课/小册/视频,也在思考怎么把他们都沉淀下来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写文章发出来,但是看的人很少,所以我在想有没有更直观的方式,可以展示这些技术内容。

但最核心的还是文字版,不管是视频还是图文,都是另一种载体了

很多东西学了,也不确定在未来会不会在工作上用到,或者变成其他有价值的落地项目。但时间就摆在这里,不用肯定是浪费了

我也想用上班时间上几把分,下几把铲铲,可惜情况不允许啊

目前感受下来,状态要比 17 年刚入行的自己要好很多。既有了一些技术储备,还保持着热情。回看前两年也成长了不少,和自己比能保持一些进步,这就足够了,多的也奢求不来。

现在想来,我应该是属于谨慎的猫头鹰类的人,对严谨系统有一种狂热?

有源动力挺好的,接下来就是增加一些方法论,不要让自己的热情浪费掉。

一是方向,二是塑形。就像烧制琉璃一样,先确定好形状,再全方位的打磨。

在冷却前

60 岁代表了心态,是动态的佛系

最近加我的朋友比较多,当然我也挺愿意和不同的人聊一聊各自的想法

但可能是同样被副业困扰,有的上来就问我怎么搞副业赚钱,说自己已经被割了

先不说我能不能赚钱的问题,你这不是又要进一个被割的节奏了吗...

如果是想正经搞个副业的话,先尽可能的多看多搜,相信也能了解个七七八八

最简单的,去某鱼某多买点那种打包的副业资料,自己花点时间通读一遍,先把副业的玩法了解个大概,没有必要去网上找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你可以把副业当成一个项目上的业务一样去看待,要立项,要调研,要优化,要落地,要有 deadline,然后你就会发现,谁会买和怎么告诉别人来买的问题,顺着问题一路解决下去就可以了

还有的朋友,非常害怕自己要发展长期主义的话,几年下去看不到结果,怕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无法变现,就没有意义了

首先我觉得,如果要追求变现的话,为什么要选择做长期主义呢,短期有那么多变现的办法,花点门票钱,进一个社群,各种小项目挺多的呀。

其次,我理解的长期主义意味着我本身才是最有价值的产品,别人买单也是因为我是个靠谱的人才买单,要不怎么叫个人IP呢? 每一天投入在提升自己的技能点、认知的精力,每一次更新的动态、输出的能量能够对他人有所帮助或鼓舞,长期积累起来才慢慢体现出来我的价值。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投入几年没成效的问题,压根没那么容易坚持住,投入三个月不间断已经打败了99%的人了。所以,每一次对自己的投入都是有意义的,但这些意义确实需要时间去体现。

最后,没有收益这件事人人都怕。不是人人都能发现,不是人人都能坚持,也不是人人都能幸运。 这都筛选了多少层了,我被筛选掉也很正常。

60岁的心态就是为日常的各种失败兜底的,当个普通人也没有错

守住主业,发挥优势,多去尝试,拥抱失败。这四条我觉得很重要,顺序也很重要。很多转型的大佬都是挂着以前的Title,大家选择起来也更愿意相信这些已经在某些领域做出过成绩的人。

另外,烦心事多着呢,犯不着在一个事儿上纠结,再说人生就这几十年,忍一忍就死了个屁的了

还有,以前总听说万事开头难,实际上“事“以亿计,不难的事多的很。不要被思维惯性骗了,只是咱接触的少,不知道而已。

有好心态才方便变通:“破守成规”

不动如山,动如雷霆

30岁的过往已经翻篇,代表不了以后

保持热情,摆正心态,多和在同样道路上觉得比自己做的好的人交流

不管是多少岁,都是开始

干就完了!